| 1983级校友朱雅频代表报道特辑 - 西北政法大学校友办
朱雅频,1983级校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北京日报》丨朱雅频:立法法修改体现三个鲜明特点
立法法修改体现三个鲜明特点。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代表、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说,对立法法作出与时俱进的修改完善,将为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在他看来,这次立法法修改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立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完善关于坚持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表述,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战略目标,对于新时代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具有重要意义,更好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要求与法治要求;着眼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更好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要求与法治要求;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立足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完善我国立法制度机制,更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政治要求与法治要求。
二是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部署要求。草案明确立法应当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中国特色。
三是总结新时代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实践经验,增加了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的规定,体现了改革与法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的内在联系,为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提供了法治支撑和法治保障。
《检察日报》丨朱雅频:为服务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做贡献
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首都北京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北京市检察机关在检察履职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法律监督中突出首都意识、首善标准、首都特色,为服务和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北京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开局关乎全局,启程决定后程”意识,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正确认识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带动检察全局工作,着力推进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让首都检察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发展,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提供检察服务和保障。
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现代化,坚持“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与首要任务中思考谋划,不断强化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政治引领、政治保障;二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对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的规定性,持续提升首都检察现代化发展实践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强化以理念变革指导实践创新;三是以首都发展需求牵引法律监督体系与机制现代化,深刻把握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在推进法律监督体系现代化与机制现代化过程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四是以强化检察权的监督属性和监督主动性推进法律监督能力现代化,深刻把握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在于法律监督能力现代化,聚焦党中央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策部署,举纲张目抓好新一轮检察改革、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推动检察履职向溯源治理发力等具有标志性、基础性和重大牵引力的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检察能力现代化水平。
《法治日报》丨朱雅频:为法治中国首善之都建设提供更有力保障
“我们举纲张目推进新一轮检察改革,把握‘数字检察’驱动检察高质量发展关键变量、以依法能动履职推进个案办理促类案监督、助力溯源治理系统治理等重点工作,以专项监督支撑提升监督效能,推进检察实践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检察机关将在检察履职中增强识变应变求变意识,持续深化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发展、以首善标准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实践,为首都现代化发展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检察保障。
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
从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法律监督模型,到销假销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到成品油涉税法律监督数据模型……25项检察大数据监督模型在北京检察机关建用并举,并建立开放性动态申报机制,集纳针对性强、富有试用成效且较为成熟、有复制推广价值的法律监督数据模型,形成了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模型“25+N”工作布局。
一子落而全盘活。大数据赋能检察办案正成为北京检察机关提升检察监督质效的利器。
“我们要释放数字检察监督效能,发挥‘数字革命’能够牵引和带动新时代检察理念、方式、机制和实践创新的效能,以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变,探索开辟检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朱雅频说。
2022年以来,依托“25+N”数据赋能检察工作布局,北京市检察院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5项,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交通、税务等部门鼎力支持下,朝阳、丰台、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等区院试点带动应用成品油涉税数据模型,以最低成本的法治约谈方式,督促124家加油站主动补缴税款等1.5亿余元。此外,应用危化品安全生产经营数据模型,协同公安机关查办黑加油点位31个、刑事立案31件,助力重点行业领域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大数据赋能检察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检察对监督线索发现、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首度达到27.1%和33.6%,数字检察实践成为驱动法律监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变量。”朱雅频说。
朱雅频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不断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统筹把握检察履职的司法被动性和监督主动性,通过监督线索集约管理、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促进法律监督由虚向实、由软向硬转变。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靶向侦查、审判、执行等领域监督办案55494件,占全年办案总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25.1%上升至60.9%;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司法办案35615件,比重由74.9%下降至39.1%,两类案件比重首次实现逆转,检察行权的监督属性明显增强。2021年以来,检察机关依职权主动监督52731件,是前3年总数的4.8倍,检察履职的能动性明显增强。
站稳为民检察立场
“要站稳为民检察立场,通过提升司法公正性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朱雅频透露,5年间,北京检察机关已有69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两件案件入选2022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检察办案的代表性指向性明显增强。
朱雅频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5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杀人、抢劫、重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12506人,形成有力震慑,该类案件同比下降45%;起诉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28595人,侵财型犯罪案件追赃挽损率由2020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57.4%。同时,北京检察机关通过组建网络检察团队,严惩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灰产”犯罪3399人,宣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通过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助力首都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朱雅频说。
在以法治方式稳企业保就业方面,北京检察机关把握经济发展内生法治需求,5年来依法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5697人,妥善办理各类侵害企业产权与合法权益案件,监督撤销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412件。同时,坚持依法保障企业权益和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保市场主体,建立完善合规必要性审查、第三方监督评估等配套机制,出台知识产权、税收、证券等类案合规办案指引,办理企业合规案件82件148人,涉上市企业5家、科创属性企业30家,依法对65人作出不起诉、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提出宽缓量刑建议等处理决定,避免办了案子、垮了企业、失了就业,推动法治元素成为企业发展要素。
助力超大城市治理
近年来,北京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北京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的特殊需求,在司法监督办案中加快轻罪治理体系建设。朱雅频说,北京检察机关在全面分析20年来北京刑事案件数据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轻罪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针对高发轻罪案件,打通“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路径,加强溯源治理、系统治理。
“超市盗”是商超自助结账盗窃类案件,属于典型的轻罪案件,近年来伴随“无人值守自助结账”等新型经营模式而产生。北京市检察机关办案系统显示,自2019年起,全市“超市盗”案件呈加速增长态势;在办理该类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多次发现因被盗超市赔偿流程不规范导致的敲诈犯罪线索。
北京市检察院为此组织专门力量,为全市1609件“超市盗”案件建立数据库,通过全面分析涉案主体基本情况、作案细节和各类量刑情节,就入罪标准、强制措施适用等问题制定捕诉指引,统一办案标准。同时,检察机关结合行政处罚、移转违法犯罪线索等后续处置情况,开展类案溯源治理调研工作并提出治理建议。
去年8月,北京市检察院从完善自助结账超市防损工作机制、提高商超企业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损能力的积极性、建立商超防损工作日常化沟通协调联动机制等深层治理角度,向北京市商务局发出综合治理检察建议。同时,提供了规范自助结账超市防损工作的32条具体建议措施,推进治罪与治理相结合,2022年该类案件同比下降28.1%。
朱雅频告诉记者,北京检察机关发挥检察建议查漏补缺、完善制度体系的功能作用,5年已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4759件,其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检察建议获评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同时,针对中国知网期刊收录管理漏洞,制发健全身份查验、审核期刊真伪等机制的检察建议,通过问题整改保护数字版权。
来源:《北京日报》《检察日报》《法治日报》
编辑:张佳吉(2021级)
责编:李心语(2021级) 杨向宇(2021级)
校对:杨向宇(2021级)
审核:周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