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站!

  1. 首页
  2. 精神文明建设
  3. 文化建设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文化建设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五届“长安学者”访谈(下)

  • 来源:宣传部
  • 发布者:韩筱煜
  • 浏览量:

主持人:此次被聘任为我校“长安学者”,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请问您将如何发挥好“长安学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王静:首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师,我要求自己成为一位潜心研究、勇攀科学高峰的学者,一位为人师表、授业解惑的导师,一位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工作者,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律己。

其次,夯实学识,力求创新。脚踏实地做学问、搞研究,吸收学习前沿知识,潜心深入开发研究,是每一位学者的使命与责任。同时,以坚守创新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准则,聚焦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向理论创新和高层次的应用探索,在追求真理的路上矢志不渝地前行。

最后,树立标杆、共同成长。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师者自身应成为一位终身学习者、业务指导者,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作为、苦练内功、引导新人、携手并进,努力为我校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陈玺:受聘为“长安学者”既是荣誉也是激励。要加强学习。只有不断进行学习,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会日趋臻善,传道授业的能力才会稳步提高,从而具备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敢于带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有先进的思想、积极的心态和勇于担当的意识。在工作遇到问题时,要能主动承担责任;在教学育人中,要积极营造“班风正、学风浓”的氛围,达到“教学成绩有进步、重大课题有突破”的效果;在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上,要率先示范、坚持真理,为年轻教师指引方向,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

要敢于创新。针对教学与管理上的诸多问题,“长安学者”更要敢于积极主动、创新方式方法,从而妥善处理各类事务,彰显工作特色。

要乐于奉献。为师者需要怀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得失,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在工作中磨炼自己,在挑战中拓展自己。

李晓宁:作为青年学术创新团队的负责人,我将尽力扮演好“领头雁”的角色,既发挥“长安学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发扬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不断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研究心得分享给团队内青年教师,扩大团队力量,凝练共识,加强建设,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作为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我将以“长安学者”岗位工作要求为标准,注重优化学院整体师资结构,加强科研梯队建设,推荐学院教师参加学习、进修、访学,拓展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的高层次课题展开研究,鼓励教师抱团申报或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理论研讨、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达到科研队伍与教学团队同步建设的目标。此外,还将有意识寻找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通过重点培养方式提携后辈,不断为学校培养更多科研学术骨干力量。

张爱军:有幸被聘任为“长安学者”,我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国家社会科研项目申报。来到学校工作之后,我参与组建网络政治传播研究中心、网络政治传播硕士点,并以此为基底,组建科研团队,目前已经由一个科研团队扩展为三个团队,年轻老师和学生均可参与研究,该建设效果明显、反响较好。


张夏恒:要发挥好“长安学者”的示范引领作用,首要任务是组建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团队。这个团队应该包含青年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形成跨学科、跨层次的学术梯队。通过定期的交流和研讨,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与团队成员共同攻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培养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要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素质。我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师生,激发大家对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热情。


张超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社科研究工作如同修筑高楼大厦,重在基础,贵在坚持,成在用心。作为一名“长安学者”,我将不遗余力地发挥自身学术影响力,不但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高端智库的建设贡献力量,更要积极同外界开展学术交流,努力在核心期刊和主流媒体平台输出重要观点,产出在深耕领域内具有领先意义的科研成果。

于我而言,“长安学者”不仅仅是学者,亦是法学教育的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繁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之余还应致力于服务社会,以扎实的理论功底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做到学术研究与大众相系、与家国相连。


钱锦宇:首先,在学术道德建设上,“长安学者”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守学术研究的“红线”和“底线”;其次,“长安学者”要在其所属的各个学科建设领域躬身示范,身体力行,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为导向,推进自身研究方向与学科方向相统一、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统一。要在学科团队建设中起到“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和学者确定学术研究方向,锁定重点研究领域,提供学术资源帮助;最后,“长安学者”要拥有历史使命感,展现知识分子应有的反思批判精神,以促进知识的生产,推进学术理论创新,生成理论勇气,塑造文化自信,勇于回答时代之问。

主持人:作为在专业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回望来时的路,能否对青年教师或者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一些建议?

王静:首先,青年教师应潜心教学科研,致力教书育人。持之以恒、学而不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本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真心、真情、真诚教育影响学生,致力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学生勇于突破、奋发进取,着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青年教师应不忘教育的本意与学者的追求,始终保持对研究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树立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担负起教师与学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陈玺:首先,希望同学们做好明确规划,期待未来。敢于畅想未来美好生活,分析自我性格特点、兴趣以及特长,结合自身专业以及所学知识找到发展目标。

其次,希望同学们学会利用时间、充实自我。要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努力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本领。更多的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各种类型的比赛,同学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有的放矢。

最后,希望同学们学会转变思维、换位思考。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也是小型社会的缩影。同学们要由理论思维向实践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转变,一方面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强化实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李晓宁:回望二十余年的从教历程,我想对青年教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志向高远,勇于攀登。青年教师不能无所追求,因为“躺平”的教师教不出信念坚定、努力奋发的学生。立志让人心中有阳光,奋斗让人脚下有力量。青年教师也不能满足于做“刻板式授课”和“跟班式科研”,要敢入无人之境、敢闯未知领域、敢于挑战最难解的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学术判断。同时,要树立争创一流的志气,要激发奋进有为的潜力,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让从教岁月成为最美拼搏时。

二是坚韧不拔,善于坚持。“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我们深知,做研究是一件寂寞的事情。但是对科研创新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要有“在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韧劲,有“甘坐冷板凳、苦下十年功”的耐心。越是了不起的事业,越要坐得住;越是慢不得的工作,越要沉住气。要以昂扬向上、励精图治的锐气,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方能达到目标。

张夏恒:成长的基础在于不断地学习、思考与行动。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青年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创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术研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努力,青年人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有自我加压的勇气,敢于追求更高目标、勇于追求卓越,不断突破舒适区,从而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张超汉: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青年教师应以成长为新一代学术带头人为目标,坚持在前沿科学、交叉学科、社会公益等领域加强探索和研究。要积极抓住到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和进修深造的机会,踊跃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和信息理念的交流,从而帮助我们研究新问题、产出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育人先育己,身教永远重于言传。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用知识武装身躯,才有教育创新的能力,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展现独特魅力。

钱锦宇:青年教师要严守学术道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在新文科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的当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多方法的融合研究才是知识增长的有效路径。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口头表达和课堂节奏控制,这对达到课堂预期效果大有裨益。在研究方向上,一定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为导向,将自己的研究与之相挂钩。为此,青年学者应加强专业理论和政治理论学习,聚焦国家发展大势和前沿方向,从而打造一个至少值得做10年的研究领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