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召开——我校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参与研讨

  • 2023年03月27日
  • 光明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聚焦中国式民主 传导中国人权思想——“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召开

本报长沙3月26日电(记者赵嘉伟)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26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参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理论上不断深化我国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刘志强通过介绍人权整合理论阐释了人权理论的发展方向,提出目前人权研究普遍存在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缺乏理论支撑。因此,他建议从系统论、目的场域理论、整合理论等五个维度出发,进行有机的体系化研究,推进中国人权理论体系的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何志鹏则从中西不同类型的民主发展路径展开,提出民主是一种治理模式,西方的民主体现了非常强的资本主导倾向,而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许多与会专家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展开分析。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齐延平指出,中国式民主来源于中国的近现代史,在中国,民主就是民生,民生就是人权,与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有根本不同。中国的人权发展靠着使命型政党的引领、国家统筹促建等五大机制,有效回应了当代中国人权发展面临的外部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法学》杂志主编胡玉鸿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权底蕴”主题发言。他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丰富了宪法文本之外的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同时突出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连续性和不间断性。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回答了“人权能够为民主做什么”的话题。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保障参与权的有效行使来实现人民对民主的有效参与,通过参与权的有效保障和其在政治结构中的有效嵌入,有效防止民主的异化。在他看来,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的是一种以公众参与为核心要素的新型民主政治,其内涵和外延与西方的代议制民主存在着不同的表达和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它应当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

此外,专家还着重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人权保障优势。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陈佑武认为,中国式民主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结合。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和平等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

在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常健看来,与西方选举式民主不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更加广泛、直接、具体的民主,能够保障更多的人参与到治理中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毛俊响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中国式协商民主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主体广泛性和内容广泛性的统一、实质平等与程序平等的统一,具有促进政治和谐、提升治理效能、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人权保障、丰富人类政治文化多样性等多重价值。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杨清望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讨要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地方立法提供了逻辑基点,是地方立法的逻辑引领。他还提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民主权利的实践和保障。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为一切爱好自由与进步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提出,在长达百余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把民主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民主的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新道路,丰富发展了人类政治文明多样性,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

“中国式民主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鲁广锦表示,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实务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大家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背景,聚焦中国式民主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路径,在学术话语的转化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话语传导了中国人权思想。

相关新闻

  • 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校友向我校捐赠图书

    9月30日下午,我校校友、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捐赠图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孙昊亮参加,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主持。 漆思向我校图书馆捐赠了个人收藏的《四库全书荟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等珍贵图书共计1000余册。 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对漆思捐赠图书支持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爱心和善举,以及他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表示,自图书捐赠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和校友积极响应参与,截止目前已累计捐赠图书7万余册,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他强调,校友是高校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重要的资源,也是学校事业前进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学校要加强与各界校友的联系,不断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共同发展。 漆思回顾了自己在学校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希望能够以图书捐赠的形式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范九利为漆思颁发西北政法大学文献资源建设特别贡献奖奖牌,张荣刚、孙昊亮分别为漆思颁发捐赠证书和荣誉证书,图书馆馆长张宏斌代表图书馆接受了捐赠图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国杰,我校经济金融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人事处、培训中心、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继续教育学院及图书馆相关人员参加了捐赠活动。 (供稿:图书馆、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人:张驰  审核人:张宏斌)

    2023-10-02
  • 我校第十二届外语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三届英语演讲大赛决赛举行

    9月27日,由我校教务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外语文化节开幕式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大赛决赛在长安校区举行。外国语学院院长窦坤致开幕词,院党委副书记刘瑾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进”工作纵深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经过近一个月初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公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十位选手成功晋级本次大赛决赛。决赛赛制分为三个环节:三分钟定题演讲,两分钟即兴演讲和现场问答。 青年学子们以“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为演讲主题,运用外语生动阐释中国道路,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积极向上、奋斗激扬的中国青年力量。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刑事法学院2022级吕烨同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徐雨飞同学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我校参加省赛。 英语演讲大赛是外国语学院外语文化节品牌活动之一,作为学院特色第二课堂活动,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新一代大学生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时代风采。 (供稿:外国语学院)

    2023-09-30
  • 我校举办“勇立潮头,再建新功”2023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专场报告会

    9月26日下午,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主办的“勇立潮头,再建新功”2023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专场报告会在我校满天星报告厅举办。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以及近300名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报告会。 会上,我校2003届本科毕业生余伟安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公益律师为困难群体维护权益的经历;西北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曹达功讲述了在火热军营中绽放无悔青春的从军经历;西安美术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崔凯敏讲述自己扎根蔡家坡,策划推广“关中忙罢艺术节”,用艺术实践助推乡村振兴的事迹;西安交通大学2008届博士毕业生杨华清讲述了自己致力于肢体畸形矫治,突破专业难题,帮助患者重获行走能力的事迹。 党委学工部(学生处)认真落实部署安排,广泛发动在校学生参与,创新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工作有序安全,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团省委评为本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023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专场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优秀毕业生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引导在校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勇于挺膺担当,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供稿: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2023-09-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