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校训考述

  • 发布:2022年08月28日
  • 浏览量:

在学校85周年校庆之际,西北政法大学的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理应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秉承和践行大学精神。笔者在查证相关史料及寻访赵馥洁先生的基础上,对西北政法大学校训进行考述,成此小文,谨作为献给母校85周年校庆的一份心香茶礼。



一、“校训”名称来源及价值意蕴

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是伴随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而出现的。“校训”名称来源于日本。中国古代有校训的原型,没有校训的明确名称。直到近代,教会大学出现了英文校训 (motto),随后中文“校训”从日本传入,才使得校训概念和内容达到了名实统一。“校训”名称的引进,表面上是新概念的出现,实质上是新教育观念的诞生,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影射,是西方新式学校体制被我国接纳、采用、完善的表现。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指的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具体到某一所大学来说,校训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既是学校内在灵魂的高度凝练,也是学校传统的历史积淀;既是学校风貌的精神标志,也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与道德规范。

二、西北政法大学校训名称及含义

西北政法大学的校训:严谨 求实 文明 公正,其具体含义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文明的道德情操,公正的法律价值。体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求实的传统精神、文明的时代精神和公正的法律精神。这是一代代西法大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个西法大人用毕生时间去思索和践行的人生指南。

西北政法大学校训的特色及不足。其特色体现在:1.“四大精神”的结合。即科学精神(以“严谨”体现治学、办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传统精神(以“求实”体现对老延大和延安“实事求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时代精神(以“文明”体现时代精神和道德风貌)和法律精神(以“公正”体现法律价值和法律工作者的基本道德准则)的结合;2.大学精神的普遍性(如“严谨”“文明”)和政法大学特殊性(如“公正”)的结合;3.历史性(如“求实”)和时代性(如“文明”)的结合;4.理论性(突出“严谨”)和实践性(强调“求实”)的结合。其不足主要是:用语的现代性强而传统性意味较弱,因此文字显得不够典雅,意蕴的深度、厚度不足。

三、西北政法大学校训由来、提出时间及过程

国内早期的“校训”往往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的学校,其办学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社会主义大学的生动实践。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成建制调入,组建西安政法学院,后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

八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学校校风学风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1937年-1953年

学校成立于革命战争年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等历史阶段,学校经历了陕北公学、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等办学时期。在各时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勇担培养党的革命干部和政权建设干部的重任,先后形成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校风学风。具体来讲:1.陕北公学校风:忠诚 团结 紧张 活泼;2.延安大学的学风:自由思想 实事求是 埋头苦干 遵守纪律 主动自治 团结互助;3.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风:忠诚老实 实事求是 团结互助 艰苦奋斗。这些校风学风既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实践遵循,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指引。

(二)1953年-1986年

学校数易校名,历经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安政法学院、西安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时期。期间又遇“文革”,学院惨遭破坏,直至1972年撤销。1978年8月,国务院批准西北政法学院在原校址复办,1979年开始招生。所以此阶段主要是传承和弘扬延安时期在校风方面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没有提炼和概括新的校风。

(三)1986年至今

1986年在国内许多大学纷纷提炼、概括本校校风、校训的氛围和背景下,根据院党委在全院进行“树文明校风,立优良教风,兴良好学风”教育的精神,1986年3月21日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团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3月下旬到4月底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开展“征集我院校风、教风、学风概括语”的活动。党委提出在征集的基础上概括出本校的校风,并由时任院党委副书记赵馥洁主管这一工作。

此项工作的过程是:一、由高教研究室收集国内一些名大学的校风校训资料在《西北政法学院报》上刊载,以供师生参考(见1986年4月5日《西北政法学院报》第2版《校风学风资料简介》);二、由宣传部等单位在师生中征集校风学风概括语;三、召开座谈会讨论征集的概括语,并形成关于校风学风概括语的初步意向;四、报党委会讨论审定。

在听取、吸收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由时任院党委副书记赵馥洁召集有关人员,对征集到的概括语进行选择、提炼、综合、概括,形成初步意见。当时形成的意见是西北政法学院的校风为“严谨、求实、文明、公正”。当然,前文提及到的特色正是当时提炼和概括校风的基本思路;其不足之处与当时流行的语言风格有关,也与当时讨论不够充分有关。

由于此校风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特色,并且吸纳多方意见建议,因而对广大师生、校友具有普遍的、长期的、强烈的行为感召力和约束力,且伴随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学活动逐渐发展形成为西北政法大学的独特校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西法大人心中,“严谨 求实 文明 公正”这八个字,看似朴实无华,读来简约明了,却以奇妙的光辉照拂着西法大的青年学子、教职员工和历届校友。在校训精神的指引下,西北政法大学已经为国家、社会培养了16万余名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如今,校训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气节,已在一代代西法大人的骨骼中铭刻了深深的烙印,在学校一次次的改革发展中弥散出沁人的芬芳。

(供稿:校史馆  作者:高见)

Baidu
map